高青县职教中心
学校简介
高青县职教中心经县政府批准于1990年12月建校。现占地5.8万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办公楼、教学楼、图书实验楼、学生宿舍楼、教工宿舍楼、实习服务楼等,建筑面积22000余平方米。各种教学设备达150万元,主要包括校园网、多媒体教室、微机室、语音室、服装厂、电子电力拖动实验室、纺织材料实验室、机电实习设备(液压传动、机械传动模型等)、图书室、体育器械、理化生仪器等。
学校现有教职工127人,专任教师106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23人,中学一级教师43人,本科学历71人,专科学历28人,专业教师及专业实习指导教师36人。目前学校共开设综合高中、计算机、幼师、纺织机械、染整、纺纱、织布、服装、机电、保安等专业,目前在籍学生1753人,2007年高职升学及就业班招生800余人,高职班升入本科生32人,取得历史性突破。 2004年新一届领导班子组建以来,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全方位无缝隙连带责任管理为主线,注重以人为本和改革创新,加大招生培训就业力度,抓好两条管理线、四条工作线,扎实开展学校“管理效益年”和“校园环境建设月”两项活动,学校的面貌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校师生同心协力,锐意拼搏,严格按照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的标准开展各项工作。
学校严格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牢记树立职业学校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宗旨,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做到了德育工作制度化、体育工作规范化、艺术教育多样化、劳动技能实用化,学校办学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多次受到上级表彰。学校先后被淄博市教育局评为“淄博市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示范学校”,被县教育局评为“教育目标考核先进单位”,被市政府评为“平安淄博”建设先进集体”,被省劳动厅确立为“再就业培训基地”、被市交通委评为“交通安全优秀示范学校”、被上级主管部门评为“对口高职升学先进单位”、“教学质量先进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办学特色
1、坚持升学就业两手抓,围绕社会需求开展办学。 学校成立教学部和就业培训部,坚持以抓好高职升学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切入点,重视高职升学对学校招生带动作用,抓管理,抓信息,抓教研,抓效率,进一步提高高职本科上线人数。2006年学校学生32人考取本科院校学习,占全县本科上线人数的80%还要强。学校升学率逐年升高,本科上线连续三年排名全县第一。 职业学校学生要想招得来、留得住,关键是要贴紧当地经济建设,根据当地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设置专业,实行订单式办学。学校抓住我县招商引资这一有利机遇,面向鲁泰、魏棉、钜创、宏业、兰骏、海信、嘉业等周边的知名企业开展招工招生。去年以来,学校先后增设了机电一体化、汽车驾驶、电气焊、电工电子等专业。专业随着市场需求不断变化,学校通过外聘、专业教师进修、申请调入专业人才等途径解决师资问题。通过向上级争取、吸引社会力量、内部协调和联系校外实习工厂多渠道解决学生实习问题。办学中,学校注重建设骨干专业,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精、人精我大”,切实把重点骨干专业做大做强。目前,学校的服装、计算机、纺织专业已确定为县骨干专业,服装专业确定为市级重点专业。
2、办学形式灵活多样,做到了长班、短班相结合,联办、自办相结合。 职业教育要进一步发展,提高办学效益,必须切实拓宽办学渠道,通过上挂横联下辐射,走校校、校企联合办学之路。学校先后与福建师范大学、潍坊教育学院、山东冶金技术学院、淄博市交通技校、山东理工大学、滨洲高级技校等学校以及近50多家企业开展联合办学,增强了学校办学实力。 学校坚持开展各类短期培训,增加学校办学活力和办学效益,先后开展“阳光工程”培训、计算机培训、会计电算化培训、电工培训以及各类****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
3、正确处理文化课、专业课、实习课之间的关系。 根据各专业的不同特点及经济发展的需要,积极探索职教教学规律,正确处理文化课、专业课及实习课之间的关系,真正做到以文化课为基础,以专业课为主体,以专业技能训练为重点,文化课坚持以“需要”和“够用”为度,课程开设紧贴用工单位需要。为使学生一专多能,学校开设选修课,大大增加了学生就业选择机会。教学中,针对职业学校学生文化课基础较差且参差不齐的实际,实行分层次教学促进了学生共同发展。
4、加强了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学校在办学中始终贯彻“以人为本”,坚持把对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校的各项工作之中。在广大教职工中坚持实行了每月一次的集体政治学习制度,严格规范每周一及重大节日升国旗仪式,并通过国旗下讲话等系列活动加强对广大师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结合全国职业教育会议精神,学校把2006年定为“职业教育宣传年”,大力宣传学校办学,敞开门办学,学校还经常组织送文化下乡文艺演出,提高了学校的文化品位,培养了师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切实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建立教职工全员德育工作机制,强化班主任工作,继续实行辅导员体制,把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能力教育培养紧密结合,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劳动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和正确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