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在线
位置:教育在线 >> 新闻 >> 政策法规 >> 浏览信息

高考部分科目一年多考 “独木桥”不在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01日

  3月19日,俗称“小高考”的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英语听力、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三项考试进行。每个考生都有两次考试机会,以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成绩。图为诸暨市天马学校考点考生在进行英语听力考试。   骆善新摄(人民图片)

  3月19日,俗称“小高考”的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英语听力、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三项考试进行。每个考生都有两次考试机会,以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成绩。图为诸暨市天马学校考点考生在进行英语听力考试。   骆善新摄(人民图片)

高考一年多考 朱慧卿绘(人民图片)

高考一年多考
  3月18日、3月25日,《文教周刊》连续推出高考改革系列报道,深入探讨了春季高考为何“叫好”不“叫座”、为高考“减负”难在哪、“高职单独招生”将有什么样的前景、“新高考”能否“换汤”又“换药”等社会广泛关注的高考话题,引起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不少读者反映,在《教育规划纲要》落实之年研究探讨高考改革,回应社会各界的关切,有很强的现实性、权威性和可读性。

  本版今天推出高考改革的另一热点话题——部分科目一年多次考试,研究探讨高考怎样改变“一锤定音”的状况,预期改革成果和未来发展方向,分析改革中可能遇到的阻力,以期引起社会各界对高考改革的理解和支持。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探索有的科目一年多次考试的办法,探索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旨在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实行政府宏观管理、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可以多次选择的机制,使高考不再“一锤定音”。

  未来十年,统一高考为主的格局不会改变,但将会在考试形式、考试内容、录取方式等方面稳妥改革。其实,浙江、天津等省市已就英语听力等科目试水“一年多次考试”,但对大多数地区来说,这一政策的具体落实还在萌芽之中。无论如何,“一年多次考试”对完善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打破“一考定终身”困局,都是一次重要而宝贵的探索。

  尝试摸着石头过河

  “去年9月参加过一次英语听力考试,没有预想的那么紧张。因为有两次机会,又是平时考,心情放松不少。”3月19日,浙江省丽水市的高三学生李强迎来第二次高考英语听力考试,两次考试中,他可以取一次最满意的成绩计入高考总分,而这个成绩,在两年内都有效。

  恢复高考30多年来,我国的高校招生制度适应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进行着改革,一直在“摸着石头过河”。在高考形式方面,“一年多次考试”也进行了多次试验:在上海、安徽等四个省区市进行秋季和春季的两次高考改革试点;在广西进行本、专科分开考试的试验……但因为种种原因,春季高考并不成功。这种复制夏季高考的综合性考试似乎走到了尽头,但增加考试次数的新方案仍被不断提起,毕竟,对于考生而言,多一次考试就意味着多一次机会。目前,“有的科目一年多次考试”应运而生,浙江、天津等地的试验初获成功。

  2009年,浙江省开始实行新课改高考方案,英语听力测试、技术考试每年提供两次考试机会,由学生自主决定参加考试时间和次数,考试报名对象也不仅仅限于当年高考的学生。

  同样是3月19日,天津市高考英语听力考试如期进行。考试由A、B两套试卷组成,两套试卷的分值、题型、题量相同。试卷A考试结束后,考生在座位上休息片刻,继续参加试卷B的考试。最终,两套试卷将会被分别记分,考生可选取最高分作为最终成绩。

  “改革弱化了一次考试偶然性的作用,同时避免因设备和环境等出问题,给考生造成难以弥补的影响。”浙江省舟山市普陀三中校长阮志康说:“浙江两年改革实行下来,学生的考试心理压力有所减轻,而且在平时就完成听力和技术考试,也分解了学生在高考前集中复习的压力。”

  “一张考卷定终身,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我国高考这种看起来公平竞争的做法,对于有些学生并不公平。”有专家指出,一个人的学识决非一场考试所能检验出来。高考这种决定命运的大考,一年只有一次,学生的压力会增大,有些学生会因此不能发挥正常水平,造成终身遗憾。如果一年多次考试,学生压力就会减少,从而考出真实水平。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2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普遍实行水平性统一考试。分析教育较发达国家的高考制度,有着比较鲜明的共同点:一是实行一年多次考试,一次考试的成绩至少在两年内有效;二是评价标准为综合指标而非单一指标;三是学生、学校均有很大的自主选择权。例如,以色列规定考生的一次考试成绩在五年内都有效。

  探索走社会化之路

  “我担心评判标准的公平性。”谈到一年多次考试,北京朝阳外国语学校高三四班的学生陆星宇尽管有些期待,但也感到担心:“要是每次考题难易程度不一样,不同时间考出的成绩有可比性吗?”

  “探索有的科目一年多次考试的办法,探索实行社会化考试”,《教育规划纲要》描绘了未来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的蓝图。与“一年多次考试”一起,“社会化考试”进入人们的视野。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陈金芳认为:“为理顺高考与教育的关系,我们有必要探索高考社会化的思路和途径。当下我国高考的组织基础、监督措施、技术手段及以往经验等也为其社会化提供了支撑。”高考社会化不仅包括高考报名社会化,还包括高考组织机构、组织方式的社会化。她分析说,高考社会化有利于实行部分科目“一年多次考试”,还有利于考试、教育、录取三者分离、各司其职,从而实现良性互动。

  在一些国家,大学入学考试一般都由专业化的独立机构来承担,如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日本大学入学考试中心等。这些机构荟萃了一大批专业研究人员,长期致力于考试、命题、评价、招生的研究和实践,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考试和招生的高效、有序、公平、公正,许多机构在世界同行内都享有很高的声誉。

  “我国高考改革欲变‘一次高考机会’为‘多次高考机会’,首先要进一步提升高考试题设计的科学化程度,需要大量研究、数据以及足量题库的支撑。”曾任中国驻休斯敦总领馆教育组领事的任长松长期从事课程与教学研究,他认为,“一年多次考试”要确保每次高考试题难度基本相当,就需要一个全国性、稳定的专业组织,以及一批专职的人员负责,每次临时组织一批人命题的办法难以满足科学化要求。

  有专家认为,我国高考改革要有利于高考质量与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长期发展方向应该是由专业化考试机构承担高考命题与组织工作。“可以先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发展出一家专业化考试机构;再经过若干年努力,发展出平等竞争的两到三家专业化考试机构,面向全国服务,由各高校和各省自主选择采用或接受哪家的考试。”任长松说。

  但也有人提醒,考试社会化不可能一步到位,应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考试管理方面,寻求现行机制与市场机制的平衡和有机融合,应该是考试部门眼下的一项重要课题。“中介机构的介入和社会考试是西方一些国家的做法,对推动多元化评价有着积极的作用,但要事先进行小范围的实验才能逐步推行。”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朱卫国说。

  改革只能乘势而上

  “考完一次心里没底儿,想下次自己会不会考得更好,或者下次别人是不是会超过自己,肯定会接着考第二次、第三次,特别分散精力。说实话,没考完最后一场,压力一直存在,不一定会比只考一次小。”

  “一年多次考试有可能打乱教学秩序、复习进度。例如第一轮复习侧重基础知识,若这个时候来场正式考试,可能就有同学按捺不住扎扎实实的‘按部就班’,而是提前突击冲刺,造成老师和学生的双重负担。”

  “每次高考,高一、高二学生都要为考试让路而放假,一年多次考试一定程度上会出现人力物力问题,例如考场占用、监考老师安排等,势必会影响教学的安排。”

  “我作为考生家长,刚摸清楚高考规则。国家要真实施这项改革,切莫说改就改,要给广大学生和家长一个学习适应的过程。”

  ……

  伴随着社会对改革的强烈呼吁和热切期盼,还有一些担忧和不安。经过广泛深入的论证和调研,《教育规划纲要》终将“一年多次考试”写入其中。1月3日,《学习时报》刊登了教育部部长袁贵仁的署名文章,再一次提到高考改革的“一年多次考试”。

  那么,多一次考试,究竟是多一次机会,还是多一次负担?

  “这个问题很简单,多一次机会就多了一次可能性、多了一次选择,总比没有要好!”贵州省教育厅副厅长蔡志君认为,“一年多次考试”的方向是对的,改革过程中遇到问题很正常,总会逐渐解决,不能因噎废食。

  “举个例子,当时从理、化、生单科考试变为‘理综’考试时,争议的声音也不少——有人说,整本书的内容,怎么浓缩到几十分的综合题里啊?可现在不也实行得很好吗?”蔡志君认为,之所以担忧“打乱复习计划”,是因为现在的复习是为了应试。如果以“一年多次考试”为契机,重在考察学生的能力,淡化应试色彩,不但能让“打乱复习计划”的问题迎刃而解,说不定还能推动整个教学改革。

  随着一年多考的稳步推进,一抹绚丽的曙光已经出现在高考改革的天际线:

  北京、江苏等省市在下一步的教改方案中表示,要将有的科目一年多次考试纳入探索范围;

  上海、山东等省市已经开始将普通本科和高等职业教育分开考试的探索;

  春节刚过,中国高校自主招生联考阵营拉开战幕,以清华、上海交大等组成的“华约”7校率先开考,以北大、复旦等组成的“北约”13校联考随后进行,同济、哈工大等9所“卓越”同盟高校也随即跟上……

  开弓没有回头箭,改革不能因噎废食,只能乘势而上!尽管改革的道路不会平坦,但毋庸置疑,“一考定终身”的坚冰终将会被打破,高考改革必将迎来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春天!张 烁 肖思圆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校长郑文堂——

  高考改革需要社会和高校携手

  跳高比赛都是跳三次取最高分,为什么高考如此重要的考试,却是“一锤定音”?即便有的学生选择了复读,可是又要将每门课程都重新来学,既浪费时间、精力,又不利于提高综合素质。因此,《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探索有些科目一年多次考试的改革模式,这将在创造平等学习机会和个性化教育方面做出有益尝试。

  大学对于这种考试制度改革后所招收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良好的期许。当这些学生经过多次考试与选择之后,在申报大学及相关专业时,目标将更加明确。而对于所学专业的认同感,也是大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这将引导大学生们自主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对于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型大学建设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真正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从一次高考到多次高考的转变,必将引起从进口到出口、从学校到社会的连锁反应。首先,要解决高考成绩的通用性问题。对于一年多次考试的科目,成绩可以保留一定时间,这将有利于学生对于不同的科目分别对待、集中精力,避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其次,真正实现高校的自主招生,让学校与学生之间的互相选择更加主动与多向,要求高校打破目前的招生模式。第三,入学程序的转变,必将要求大学教育加快推进“学分制”改革。惟其如此,才能使这种新的制度改革有一个准确的发展方向和明确的归属,同时也才能使大学教育与高中教育相连接。第四,学生的培养过程有了“学分制”的灵活与融通,必将给就业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即就业工作的“全方位”、“全程化”。与此相适应,社会对毕业生的接收与聘用也不再局限于每年的7月份这个固定时间,而是贯穿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从而确保大学培养出来的合格学生,随时都有获得工作岗位的机会。

  可是,就目前的教育与社会发展现状来看,我们距离这种状态还有距离。首先,从大学本身来看,实行这种教育模式将会增加运营成本,而如果没有同时跟进的强有力的政策和资金支持,等于是社会的进步让大学买单,这必将给新的教育改革的实施带来阻力。其次,我国现阶段还远未达到全民都可以接受高等教育的程度。在提高国民素质的道路上,高校与社会都还是任重而道远。